風水玄學

香港人拜月老必知3大禁忌 | 港式婚禮習俗超有趣! | 香港人過年必做這5件事

香港民間習俗真係好有趣,充滿住濃厚嘅地方特色同傳統文化。呢啲習俗唔單止反映咗香港人嘅生活智慧,仲承載住世代相傳嘅民間信仰。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幾個特別嘅習俗,等大家可以更了解香港嘅文化底蘊。

首先講吓「打小人」呢個習俗,通常喺驚蟄節氣前後最常見。老人家話呢個時候蟲蟻開始出沒,連帶「小人」都會特別活躍。所以好多街坊會去鵝頸橋底搵「打小人」阿婆,用拖鞋拍打紙公仔,象徵趕走霉運。呢個習俗仲有專用嘅儀式步驟:

步驟 內容 用意
1 擺放小人紙 代表要驅趕嘅對象
2 用鞋拍打 象徵擊退厄運
3 燒金銀衣紙 送走霉氣
4 撒芝麻綠豆 寓意化解是非

另外,「派平安米」都係香港好有特色嘅民間習俗。每逢佛誕或盂蘭節,好多寺廟同街坊組織都會派發白米,寓意「食平安」。老人家特別重視呢個傳統,天未光就去排隊,認為領到嘅米煮飯可以保全家健康。有趣嘅係,近年仲發展出「電子平安米」嘅新形式,反映習俗與時俱進嘅一面。

仲有就係「車公誕轉風車」嘅習俗。每年農曆年初二,沙田車公廟就會人山人海,善信們會轉動廟內嘅銅風車,祈求新一年轉出好運。轉風車嘅方向仲好有講究㗎:順時針轉代表「好運到」,逆時針轉就係「轉走衰運」。呢個習俗已經成為香港新年期間嘅重要活動之一,連政府高官都會去參與。

值得一提嘅係「盂蘭勝會」期間嘅「神功戲」。呢啲戲班表演唔單止為咗娛樂,更重要係安撫遊魂野鬼。戲台第一排座位永遠要留空,就係留俾「好兄弟」睇戲。而家雖然少咗人睇大戲,但呢個傳統仍然保留落嚟,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嘅一部分。

香港民間習俗

香港人過年必做嘅開運習俗有咩?雖然我哋台灣人過年習慣唔太一樣,但都覺得香港嘅過年習俗好有趣!香港人過年除咗食盆菜、派利是,仲有好多特別嘅開運方法,等我同大家分享幾個最經典嘅啦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一定要講「寫揮春」,香港人過年最鍾意貼「福」字同「招財進寶」嘅揮春,特別係倒轉貼個「福」字,寓意「福到」。仲有啲人會專登去黃大仙廟求平安符,或者買風車轉運,聽講轉得越快新一年運氣就越好㗎!而家好多後生仔女仲會去林村許願樹拋寶牒,寫低願望拋上樹枝,掛得越高願望就越容易實現。

下面整理咗幾個香港常見嘅過年開運習俗同寓意:

習俗項目 具體做法 寓意
食蘿蔔糕 年三十晚整糕 「糕」同「高」同音,步步高陞
派利是 已婚人士派俾未婚人士 傳遞祝福,利利是是
買年花 擺桃花、水仙 桃花運、吉祥如意
穿紅色內衣 年初一著全套紅 辟邪擋煞,紅運當頭

另外香港人過年好注重「意頭」,例如年三十晚要「守歲」、年初一唔可以掃地倒垃圾,驚會掃走財氣。仲有一定要食全盒嘅糖蓮子、糖冬瓜,寓意「連生貴子」、「好頭好尾」。最得意係香港人會特登買「風生水起」嘅魚生擺盤,大家一齊撈得風生水起!

點解香港人拜神要燒衣紙?傳統習俗大解密

每次經過香港嘅廟宇或街邊,總會見到唔少人燒衣紙拜神,究竟點解會有呢個習俗呢?其實燒衣紙嘅傳統可以追溯到古代,古人相信人死後會去陰間生活,而燒衣紙就係為咗讓先人喺另一個世界有嘢用。衣紙上面印有金銀、衣服、日常用品等圖案,象徵將物資「寄」去陰間,等先人唔使捱苦。

呢個習俗隨住時間演變,而家唔單止用嚟祭祖,拜神時都會燒衣紙,祈求神明保佑。香港人特別重視呢個傳統,因為覺得誠心誠意燒衣紙,神明同祖先先會收到心意。唔同場合燒嘅衣紙都唔同,例如:

場合 常見衣紙種類 寓意
祭祖 金銀衣紙、往生錢 讓祖先有錢使
拜神(如天后) 壽金、大光寶 祈求平安順利
盂蘭節 路票、幽衣 超度無主孤魂

燒衣紙仲有好多細節要注意,例如一定要完全燒盡,如果唔係祖先就收唔到。而且衣紙嘅種類同數量都要配合場合,唔可以亂嚟。雖然現代社會越來越少人跟足傳統,但燒衣紙依然係香港人表達心意嘅重要方式,尤其係老一輩特別堅持。

有趣嘅係,衣紙嘅設計亦跟住時代進步,而家仲有印上智能手機、信用卡嘅款式,反映現代人對陰間生活嘅想像。不過無論點變,背後嘅心意都係一樣,就係希望神明同祖先過得好,同時保佑在世嘅人平安順遂。

香港民間習俗

香港人點樣慶祝端午節?扒龍舟習俗由來 呢個問題每年端午都會引起大家嘅興趣。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交融嘅城市,端午節慶祝方式都幾有特色,除咗食糭同掛艾草,最引人注目嘅一定係熱鬧嘅龍舟競賽。呢項傳統活動唔單止係體育賽事,更承載住深厚嘅歷史文化意義。

講到扒龍舟嘅起源,不得不提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嘅故事。相傳屈原投江自盡後,當地漁民爭相划船拯救,後來演變成每年用龍舟驅趕江中魚蝦、投擲糭子祭祀嘅習俗。香港嘅龍舟文化自1976年正式舉辦國際賽事後,逐漸發展成結合傳統與現代嘅盛事。而家唔少企業同社區都會組隊參加,連外國人都專程嚟體驗!

除咗龍舟賽,香港人過端午仲有以下傳統習俗:

習俗項目 具體內容
食鹹肉糭 用糯米包裹鹹蛋黃、五花肉等餡料,竹葉包裹後蒸煮,家家戶戶必備應節食品
佩戴香包 用彩色絲線繡製成小布袋,內裝艾草、香茅等草藥,有驅邪避疫嘅寓意
午時水沐浴 老一輩相信端午正午時分嘅井水或河水具有淨化作用,用來洗臉可保一年平安

近年香港嘅端午節慶祝愈來愈多元化,唔少商場會舉辦糭子工作坊,教整新派口味如冰皮榴槤糭;亦有學校組織學生用環保物料製作迷你龍舟模型。呢啲活動都令年輕一代更容易接觸傳統文化。不過要數最受歡迎,始終係各區海濱舉行嘅龍舟賽事,參賽者落力划槳、觀眾吶喊助威嘅場面,真係充滿節日氣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