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五味養生秘訣大公開 | 中醫五行對應五味超實用 | 五行體質該吃哪種味?

五行五味養生秘訣大公開 | 中醫五行對應五味超實用 | 五行體質該吃哪種味?

五行 五味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概念,講究的是食物與人體之間的平衡關係。在台灣,我們常聽到長輩說「吃這個補那個」,其實就是五行五味的智慧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些藏在日常飲食中的養生秘訣,讓你知道原來吃東西也能這麼講究!

先來說說五行對應的五味,這個真的很實用。中醫認為不同味道的食物會影響不同的臟器,就像我們台灣人常吃的薑母鴨,冬天吃特別暖身,就是因為辛辣味入肺經的關係。來看看這個對照表:

五行 五味 對應臟腑 代表食物
肝膽 檸檬、山楂
心小腸 苦瓜、蓮子
脾胃 紅棗、南瓜
肺大腸 薑、蔥蒜
腎膀胱 海帶、黑豆

說到這裡,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的四神湯。這道湯用了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四種食材,剛好對應到五行中的土行,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。我阿嬤以前就常說「吃這個比吃藥有效」,現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。而且這些食材在傳統市場都買得到,完全就是平民養生法寶。
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很多人都有肝火旺的問題。這時候就要多吃點酸味的食物,像我們台灣盛產的鳳梨就是很好的選擇。我辦公室抽屜裡隨時都放著鳳梨乾,下午嘴饞時吃幾片,既解饞又養生。還有夜市常見的檸檬愛玉,夏天來一杯超級消暑,這都是運用五行五味的智慧啊!

最近天氣熱,很多人開始喝青草茶降火氣。但要注意喔,過量飲用苦味食物反而會傷胃,這就是五行相剋的道理。我鄰居阿姨就是喝太多苦茶,結果胃痛到要看醫生。所以說養生要適量,再好的東西吃太多都會適得其反。

五行 五味

五行養生怎麼吃?中醫師教你用五味調理體質,這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啊!台灣天氣濕熱,很多人常覺得身體卡卡的,其實只要掌握「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」這五味對應五行的原則,就能輕鬆調理體質。中醫師說啦,不是什麼都吃就好,關鍵是要根據個人狀況挑對味道,像我們台灣人愛喝酸梅湯解暑,就是運用「酸入肝」的原理呢!

先來看看五行對應的器官和適合食材,超實用的表格在這裡: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五行 對應臟腑 代表味道 推薦食材 適合症狀
肝膽 檸檬、山楂、烏梅、奇異果 容易疲勞、眼睛乾澀
心小腸 苦瓜、蓮子、綠茶、芥菜 失眠、口舌生瘡
脾胃 南瓜、紅棗、地瓜、糙米 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
肺大腸 薑、蔥、白蘿蔔、洋蔥 感冒、皮膚乾燥
腎膀胱 海帶、黑豆、紫菜、蛤蜊 腰痠、頻尿

最近天氣超熱,中醫師特別提醒要多吃「苦味」食物降火氣。像我們台灣夜市常見的苦瓜排骨湯、涼拌苦瓜,都是夏季養生好選擇。不過要注意喔,如果本身腸胃比較虛寒的人,苦瓜就不要吃太多,可以改喝點綠茶,既清熱又不會太傷胃。

上班族整天盯電腦,眼睛痠澀的話,不妨在辦公室準備些酸味小零嘴。中醫師推薦可以自製「蜂蜜檸檬水」,或是吃點蔓越莓乾,這些都是養肝明目的好東西。記得酸味食物最好在早上吃,效果會比較好,晚上吃反而可能影響睡眠品質。

老人家常說「吃補要看時候」,真的很有道理!像現在夏天屬火,如果還拼命吃薑母鴨、麻油雞這些燥熱的補品,反而容易上火長痘痘。中醫師建議這個季節可以多吃點「白色食物」潤肺,像是蓮藕湯、白木耳露,清涼又養生,我們台灣傳統的杏仁茶也很不錯喔!

最近天氣開始轉涼,好多朋友都問我:「什麼時候該補腎?從五行看秋冬養生重點」。其實中醫講究順應四時,秋冬正是養腎的黃金期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點實用的養生小知識。

從五行來看,腎屬水,對應冬季。但其實從農曆立冬(約11月初)開始,就可以慢慢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啦!腎主藏精,就像人體的電池一樣,秋冬養得好,來年春天才有足夠能量。特別容易手腳冰冷、頻尿、腰痠的朋友更要注意,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訊號喔!

秋冬養腎重點一覽表:

養生面向 具體做法 小提醒
飲食調理 多吃黑色食物(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)、溫補湯品(四物湯、當歸生薑羊肉湯) 避免過度辛辣刺激,以免傷陰
作息調整 早睡晚起,最好晚上11點前入睡 冬天可以比夏天多睡1小時
運動保健 溫和運動如太極、八段錦,避免大汗淋漓 運動前要充分暖身
情緒管理 保持心情平和,避免過度驚恐(中醫認為恐傷腎) 可以多聽輕音樂或靜坐

講到食補,台灣人最愛的黑芝麻糊就是很好的選擇,早餐來一碗暖暖的很舒服。我自己還會在辦公室放一包烤過的黑豆當零食,既補腎又不怕胖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現代人常熬夜打電動或追劇,這對腎氣消耗特別大,建議大家冬天盡量在11點前躺平,讓腎臟好好休息。

中醫師朋友還教我一個簡單的養腎小動作:每天早晚用手掌搓熱後腰(腎俞穴位置)各50下,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這招特別適合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,簡單又有效。記得動作要輕柔,感覺到微微發熱就好,不要太用力喔!

五行 五味

五行對應五臟!中醫教你用五味守護健康,這套老祖宗的智慧流傳千年,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的飲食裡。台灣人愛吃又注重養生,只要搞懂五行、五臟與五味的對應關係,不用花大錢買補品,用家常食材就能調理身體,超級實用啦!

中醫認為人體就像個小宇宙,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對應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,而不同味道的食物能滋養不同臟器。像我們台灣人常吃的酸梅湯養肝、苦瓜湯降心火,這些都是有道理的喔!下面整理成表格一看就懂:

五行 五臟 五味 代表食材 功效
檸檬、烏梅、奇異果 疏肝解鬱、幫助消化
苦瓜、蓮子、綠茶 清心降火、安神助眠
紅棗、南瓜、地瓜 補脾益氣、增強免疫力
薑、蔥、白蘿蔔 宣肺散寒、預防感冒
海帶、黑豆、蛤蜊 補腎強骨、調節水分代謝

要注意的是,這些味道不是叫你拼命吃,中醫講究的是「適量」和「平衡」。像最近夏天濕熱,很多台灣人會煮四神湯(茯苓、芡實、蓮子、山藥),就是同時用到甘味和苦味來健脾祛濕。還有阿嬤常說「吃太鹹傷腎」,其實就是五行中腎屬水、味主鹹,過量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。
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很多人肝火旺容易生氣,這時候喝點酸梅湯或吃些綠色蔬菜(五行中綠色入肝),比亂吃降火藥更天然。台灣水果王國不是叫假的,像現在盛產的鳳梨酸甜開胃,剛好符合夏天養心的需求,這些都是隨手可得的養生好物呢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