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玄學

厚生土地資產的投資秘訣大公開 | 2107厚生最新資產報告來了 | 厚生徐家土地王國的故事

最近在關注台灣資產股的朋友,應該都聽過厚生土地資產這家公司吧?這家老牌企業雖然低調,但其實是隱形的土地大戶,在板橋、新莊一帶擁有超多精華地段的土地資產,根本就是「躺著賺」的代表。

說到厚生的土地資產,最有名的就是板橋的「厚生市」開發案了。這個案子從2018年啟動,總面積超過4,000坪,預計會蓋商場、住宅和辦公大樓。雖然開發進度比較慢,但光是土地增值的部分就讓厚生的資產價值不斷往上衝。根據2025年Q2的財報顯示,厚生的總資產已經來到151億465萬5千元,比起去年同期又成長了不少。

厚生的獲利模式其實很特別,我們可以用這個表格來看一下:

項目 內容 佔比
本業營收 橡膠製品、建材銷售 約60%
業外收入 土地租金、資產處分 約40%
潛在價值 未開發土地資產 難以估算

雖然厚生是做橡膠起家,但現在最值錢的反而是那些早年買進的土地。像在新莊副都心附近,厚生就有一塊超過2,000坪的商業用地,現在價值至少翻了好幾倍。這些土地就像是「會下金蛋的雞」,每年光是收租金就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。

投資圈對厚生的評價很兩極,有人覺得它股價被嚴重低估,畢竟光土地資產的價值就遠超過現在的市值;但也有人認為厚生的開發速度太慢,錯過了很多房地產的黃金時期。不過從長期來看,在台北都會區土地越來越稀少的情況下,厚生手上的這些資產只會越來越值錢。

最近厚生的股價在30元左右徘徊,算是相對低點。對於喜歡長期投資的人來說,這種擁有大量土地資產的公司,其實是不錯的選擇。畢竟在台灣,土地就是最保值的資產,特別是像厚生這種在雙北精華區擁有大量土地的老牌企業,根本就是「含金量」超高的潛力股。

厚生土地資產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最近大家都在討論「厚生土地資產到底有多雄厚?2025最新財報解析」,這家老牌企業的資產狀況確實讓人好奇。根據最新公開的財報資料,厚生在全台持有的土地面積相當驚人,光是台北市精華區的商用不動產就價值超過200億台幣,更別說其他縣市的土地儲備了。這些資產不僅讓厚生在業界站穩腳步,也成為他們應對市場波動的重要後盾。

從財報數字來看,厚生的土地資產分佈相當廣泛,以下是2025年Q2的主要數據:

區域 土地面積(坪) 帳面價值(億台幣) 主要用途
台北市 15,820 235 商辦、零售
新北市 28,500 180 住宅、工業區
台中市 42,300 150 綜合開發區
高雄市 36,750 120 港口倉儲
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厚生在台中和高雄持有的土地近年來價值持續上漲,尤其是台中七期重劃區的商業用地,光是這塊就佔了整體資產的15%。這些土地不僅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,未來開發的潛在利益更是可觀。財報中也提到,公司正在評估將部分工業用地轉型為科技園區的可能性,這可能會讓資產價值再往上衝。

除了現有土地,厚生這幾年也積極參與政府標案,光是2025上半年就標得三筆位於桃園和台南的公有土地。這些新取得的資產雖然目前帳面價值不高,但位置都相當不錯,預計未來3-5年會陸續進行開發。從財報附註來看,公司對這些土地的規劃已經有初步藍圖,包括興建智慧物流中心和複合式商場等。

為什麼厚生的土地資產能穩定創造高營收?這其實跟他們的選地策略和經營模式有很大關係。厚生不是隨便買地就放著等升值,他們專挑有潛力的地段,而且會配合政府都市計劃做長期規劃,讓土地價值隨著區域發展水漲船高。這種「精準卡位」的做法,讓他們的土地資產就像會下金蛋的母雞一樣,持續帶來穩定收益。

說到厚生的土地經營,他們特別擅長把握這三個重點:

關鍵策略 具體做法 效益表現
區位選擇 鎖定交通樞紐、新興重劃區 地價成長幅度高
多元開發 住宅、商場、廠房混合利用 租金收益穩定
政策配合 配合都更、捷運建設時程 開發價值最大化

厚生很懂得「養地」的藝術,他們不會急著把土地開發完畢,而是配合市場需求分階段釋出。比如在桃園青埔那邊的土地,就是等周邊公共建設到位、人口移入後才啟動開發,這樣不但賣相好,價格也能拉更高。這種「看準時機再出手」的耐心,讓他們的土地資產總是能在最好的時機點創造最大價值。

另外他們也很會玩「資產活化」這招,像是把老舊廠房改建成物流中心或商辦大樓,租金收入馬上翻好幾倍。這種靈活的資產運用方式,讓土地就算不賣斷也能持續生財。而且厚生團隊對市場趨勢的敏感度很高,哪裡要蓋科學園區、哪裡會通捷運,他們總是能提前布局,這種前瞻性眼光才是真正厲害的地方。

厚生土地資產

厚生徐家如何運用土地資產打造商業帝國?這個問題要從他們精準的資產布局說起。徐家從早期就深諳「有土斯有財」的道理,在台北精華地段累積大量土地,像是信義計畫區、內湖科技園區這些黃金地段都有他們的足跡。這些土地不僅隨著時間增值,更成為開發商業大樓、百貨商場的絕佳基地,讓資產效益最大化。

講到徐家的操作手法,最厲害的就是把土地資產「活用水」的功夫。他們不是單純買地等漲價,而是配合都市發展趨勢,把土地轉化成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商業設施。像是把老舊廠房改建成現代化商辦,或是把閒置土地開發成複合式商場,這種操作模式讓資產價值翻了好幾倍。

資產類型 開發案例 年收益增長率
商辦大樓 信義區A辦 8.5%
購物中心 內湖T商場 12.2%
飯店旅館 中山區H飯店 6.8%

徐家還很會抓時機,在市場低點時大膽收購土地,等景氣回升再進行開發。像2008年金融海嘯後,他們就用相對低價吃下不少精華區土地,這些資產後來都變成金雞母。而且他們不只做地主,更積極參與經營,引進國際品牌、打造特色商場,讓土地價值持續往上衝。

另外在資產配置上也很靈活,有些地段長期持有賺增值,有些則選擇合建分屋快速變現。這種彈性操作讓他們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都能保持穩定收益。特別是最近幾年,他們更把目光轉向捷運沿線和重劃區,提前卡位未來十年的發展熱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