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玄學

台南地名故事大公開 | 原來台南這樣取名! | 你不知道的台南地名由來

台南市地名由來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,這座古都的名稱演變見證了台灣發展的軌跡。說到台南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「府城」這個別稱,這跟它在清朝時期作為台灣府治所在地有關。當時的「台灣府」就是指現在的台南一帶,後來因為行政區劃調整,才在日治時期改稱「台南」,意思是「台灣的南部」,這個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啦!

台南各個行政區的地名也都有它的故事,像是安平區以前叫做「大員」,是荷蘭時期的重要據點,後來才改稱安平。而中西區則是因為位於舊城區的中心位置而得名,這裡可是保存了超多古蹟的地方。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一些台南地名的由來,看完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地名背後都有它的意義呢!

行政區 地名由來
安平區 源自荷蘭時期「大員」轉音,後為紀念鄭成功家鄉福建安平而改名
中西區 因位於舊城區中心位置,且融合傳統與現代風格而得名
東區 日治時期因位於舊城區東方而命名
北區 位於舊城區北方,與南區相對應
南區 位於舊城區南方,與北區相對應
安南區 因地處曾文溪以南,且與安平區相對而得名

走在台南街頭,常常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老地名,像是「赤崁」就是來自平埔族語的轉譯,而「五條港」則是因為過去這裡真的有五條運河。這些地名不僅是地理標示,更承載著這座城市幾百年來的記憶。下次來台南玩的時候,不妨多留意一下路牌上的地名,說不定會發現更多驚喜喔!

說到台南的地名演變,不得不提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這句俗諺,其中的「一府」就是指台南府城。從荷蘭時期的熱蘭遮城、明鄭時期的承天府,到清朝的台灣府,再到現在的台南市,這座城市的名稱見證了台灣歷史的變遷。就連現在大家常說的「南科」所在地新市區,其實以前是西拉雅族新港社的所在地,這些地名的轉變真的很有意思!

台南市地名由來

台南市最早是哪些人來開墾的?原住民與漢族的故事要從400多年前說起。這塊土地最早是西拉雅族人的生活領域,他們在這裡捕魚、耕種,過著與自然共生的生活。後來荷蘭人來了,在安平建熱蘭遮城,引進漢人來種甘蔗,開啟了台南開發的篇章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當時來開墾的漢人主要是從福建漳州、泉州來的移民,他們帶著家鄉的農耕技術,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打拼。這些早期移民和西拉雅族人有合作也有衝突,比如著名的「郭懷一事件」就是漢人與荷蘭統治者的抗爭。慢慢地,漢人越來越多,原住民要嘛遷往山區,要嘛和漢人通婚,逐漸被同化。

族群 主要活動區域 主要產業 文化特色
西拉雅族 台南平原一帶 狩獵、簡單農耕 拜壺文化、阿立祖信仰
漳泉漢人 沿海與河流沿岸 甘蔗、稻作 閩南建築、民間信仰
荷蘭人 安平、赤崁 貿易、殖民 城堡、基督教傳播

說到台南的開發,不能不提鄭成功。1661年他趕走荷蘭人後,帶來更多福建移民,把台南當成反清復明的基地。這時候漢人已經成為台南的主要族群,他們修建廟宇、開墾農田,把家鄉的生活方式整個搬過來。像是現在的祀典武廟、大天后宮,都是那個時期留下來的文化資產。而原本的西拉雅族人,雖然人數變少,但他們的文化還是悄悄影響著台南,比如現在還有人拜的「阿立祖」,就是西拉雅族的傳統信仰。

台南市為什麼會被叫做『府城』?歷史淵源大解密,這個稱呼其實藏著台灣發展的重要記憶。說到府城這個名字,就要追溯到清朝時期,當時台南可是全台灣的政治中心,設有「台灣府」這個行政機關,管轄範圍幾乎涵蓋整個台灣,所以才會被大家習慣叫做府城。這種稱呼就像我們現在會把台北叫做首都一樣自然,只是隨著時間演變,這個名字就變成台南的專屬代號了。

台南作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,從荷蘭時期開始就是重要據點,後來鄭成功來台也選擇在這裡建立政權。清朝統治時期更是把台灣府設在台南,讓這裡成為全島的行政核心。當時的台灣府城範圍大概就是現在的台南市中西區一帶,城牆雖然早就拆掉了,但還是有不少古蹟可以見證這段歷史。像是赤崁樓、孔廟這些景點,都是當年府城的重要地標。

時期 行政中心 稱呼由來
荷治時期 熱蘭遮城 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中心
明鄭時期 承天府 鄭成功設立的行政區
清治時期 台灣府 全台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
日治時期 台南州 行政區劃改制

走在現在的台南街頭,還是能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氛圍。很多老台南人還是習慣說「去府城」而不是說去台南,這種稱呼已經深植在地文化裡。像是府城滷肉飯、府城冬瓜茶這些小吃,也都把這個名字當作品牌的一部分。雖然後來台灣的行政中心轉移到台北,但府城這個稱號卻被保留下來,成為台南最特別的文化印記。

台南市地名由來

鄭成功時代如何影響台南地名的由來?在地故事大公開

講到台南的地名由來,鄭成功時代絕對是個關鍵轉捩點。當時鄭氏政權以台南為根據地開發台灣,許多地名都跟軍隊屯墾、行政規劃有關,甚至連日常生活的痕跡都留在這些名字裡。像是現在台南市區的「五妃街」,就是紀念鄭成功五位妃子的地方,而「安平」這個名字更是直接來自鄭軍故鄉福建的安平鎮,充滿了移民的鄉愁。

當時鄭成功為了有效管理土地,實行「屯田制」,軍隊在哪裡開墾,地名就跟著改。比如「新營」就是新設的營盤所在地,「左鎮」則是左先鋒鎮屯墾之處。這些地名不只是標記位置,更記錄了當年軍隊如何一步步開發台南的歷史。現在開車經過這些地方,路牌上的名字都在訴說300多年前的故事。

現今地名 鄭成功時代淵源 背後故事
安平區 改名自「大員」 源自鄭軍故鄉福建安平鎮
新營區 新設營盤 鄭軍屯墾時建立的軍事據點
左鎮區 左先鋒鎮駐地 由鄭軍左先鋒部隊開發

除了軍事相關的地名,鄭成功時代也留下不少跟民生有關的名稱。「鹽埕」就是當年重要的鹽業生產區,鄭氏政權在這裡設置鹽田,供應全台所需。而「赤崁」這個名字雖然在荷蘭時期就有,但鄭成功改建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後,周邊區域才真正發展起來,成為政經中心。走在這些老街上,隨便一塊磚瓦可能都見證過鄭家軍民的生活點滴。

台南有些地名還跟鄭成功的家族有關。「延平郡王祠」周邊的「府前路」、「郡王路」就不用說了,連「國姓爺大道」這種現代道路命名,也是在向鄭成功的封號致敬。這些地名串起來,簡直就是一部鄭氏王朝在台南的發展史。現在台南人每天經過這些地方,可能沒想過自己正踩在歷史的脈絡上行走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