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氣熱到爆,大家有冇去過夭文台睇下最新嘅天氣預報啊?講真,而家呢個天氣真係好難捉摸,一時曬到燶,一時又落大雨,搞到出街都要成日check住個天氣app。不過講到專業嘅天氣資訊,仲係要睇返夭文台嘅官方數據先最準確。
我發現而家好多人都會用夭文台嘅資料來計劃行程,特別係要戶外活動嘅時候。比如話去露營、行山,或者係plan旅行,都要先睇清楚未來幾日嘅天氣走勢。夭文台除咗提供基本嘅溫度同降雨機率,仲有好多實用資訊,好似紫外線指數、空氣質素等等,真係好方便。
| 天氣資訊 | 用途 | 建議 |
|---|---|---|
| 溫度預測 | 決定著衫厚度 | 溫差大要帶外套 |
| 降雨機率 | 判斷使唔使帶遮 | 超過60%最好帶定 |
| 紫外線指數 | 防曬準備 | 高過6要搽防曬 |
| 空氣質素 | 戶外活動安排 | 敏感人士要留意 |
講開又講,而家仲有啲人會用夭文台嘅數據來做投資決策。你冇聽錯,真係有啲生意同天氣好大關係,好似賣冷氣嘅舖頭、飲品批發商,甚至係農產品期貨交易,都會參考天氣預報。我識得個賣生果嘅老闆,佢話每次颱風來之前,佢都會睇實夭文台嘅預測,決定要入多幾多貨,真係好有生意頭腦。
不過有時都覺得幾好笑,明明夭文台已經預測會落大雨,但係總有人唔信邪,結果成身濕晒。我個friend就係咁,上個禮拜明明睇到話會落雨,仲要堅持去海邊燒烤,最後成班人變咗落湯雞,仲要俾人笑足成個禮拜。所以話呢,有時都要信下專業嘅預測,唔好咁硬頸啊。

各位台灣嘅朋友注意啦!天文台最新颱風路徑預報:何時會影響台灣?今朝睇到氣象局更新咗今年第6號颱風「蒲公英」嘅動向,個風而家喺菲律賓以東海域打緊轉,預計會向西北方向移動,禮拜三開始外圍環流就會掃到台灣東南部,大家真係要提早做準備啊!
根據中央氣象局嘅資料,呢個颱風結構完整,風眼清晰,強度仲會繼續增強。特別係宜蘭、花蓮同台東嘅鄉親要特別小心,因為颱風路徑偏東,東部地區可能會首當其衝。我整理咗未來幾日嘅風雨預測,大家參考下:
| 日期 | 影響地區 | 風力等級 | 雨量預估 |
|---|---|---|---|
| 7/16(三) | 台東、恆春半島 | 6-7級 | 200-300mm |
| 7/17(四) | 花蓮、宜蘭 | 7-8級 | 300-400mm |
| 7/18(五) | 全台山區 | 5-6級 | 150-250mm |
今朝去超市已經見到唔少人開始買水同乾糧,建議大家趁聽日天氣仲好嘅時候,檢查下屋企嘅門窗同排水溝。記得要將頂樓嘅盆栽同雜物收好,上次颱風就有唔少花盆飛落街嘅意外。住喺低窪地區嘅朋友更加要留意,可以先去區公所拎定沙包備用。
氣象專家話今次颱風嘅路徑仲有變數,因為太平洋高壓嘅強度會影響佢轉向嘅角度。我每日都會幫大家追蹤最新消息,記得要睇實官方發布嘅警報。而家啲手機天氣APP都好方便,設定好所在地區就會有即時推播,建議大家都裝返個。另外阿公阿嬤唔識用手機嘅,記得幫佢哋開電視睇新聞台嘅跑馬燈訊息啊!
天文台如何預測地震?台灣民眾必知防災知識
最近地震頻傳,大家一定很好奇天文台到底是怎麼預測地震的吧?其實目前科技還沒辦法做到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,但科學家們會透過監測地殼活動、分析歷史數據等方式來評估風險。台灣位處地震帶,平時就要做好準備,才不會遇到狀況時手忙腳亂。
說到防災準備,家裡一定要有個「地震包」,裡面該放些什麼呢?幫大家整理了一個清單:
| 必備物品 | 數量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
| 飲用水 | 3天份 | 每人每天至少2公升 |
| 乾糧 | 3天份 | 選擇不易腐壞的餅乾、罐頭 |
| 急救藥品 | 1組 | 含止痛藥、腸胃藥、外傷用品 |
| 手電筒 | 1支 | 記得定期檢查電池 |
| 哨子 | 1個 | 受困時可以發出求救訊號 |
除了準備物資,平時也要跟家人約定好避難地點。建議選擇空曠的公園或學校,避開建築物、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危險區域。現在很多縣市政府都有推出防災地圖APP,下載到手機裡隨時都能查詢最近的避難場所。
住在大樓的朋友要特別注意,地震時千萬不要急著往外跑,因為電梯可能故障,樓梯間也可能有掉落物。最好的做法是就地找堅固的桌子躲起來,保護頭頸部。記得要把重物放在低處,避免地震時家具倒下造成傷害。平常也要檢查家裡的瓦斯管線和熱水器是否固定妥當,這些小細節都能降低災害風險。

為何天文台的降雨預報常常不準?專家解析原因
最近台灣午後雷陣雨來得又急又快,常常看到氣象預報說會下雨,結果出門卻是大太陽;或是沒帶傘卻突然下起傾盆大雨。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遇過吧?其實降雨預報不準確背後有好幾個科學原因,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些有趣的氣象小知識。
首先要知道,台灣的天氣受到很多因素影響,特別是夏季的午後雷陣雨,變化超級快。氣象專家解釋,這種對流性降雨就像是在煮開水,水蒸氣上升後遇到冷空氣凝結成雲,但到底哪個地方會「煮開」真的很難提前幾個小時準確預測。而且台灣地形複雜,中央山脈常常讓氣流產生意外變化,連超級電腦都常常被搞糊塗呢!
| 影響因素 | 具體情況 | 預報難度 |
|---|---|---|
| 對流強度 | 午後熱對流發展快速 | 難以提前6小時預測 |
| 地形效應 | 山脈擾動氣流方向 | 局部雨區位置易偏差 |
| 海陸風 | 沿海與內陸溫差變化 | 降雨時間點難掌握 |
| 資料密度 | 觀測站分布有限 | 小範圍雨勢易漏報 |
另外啊,現在的氣象預報雖然已經用到超級電腦運算,但還是有些限制。像是台灣的氣象觀測站主要分布在平地,山區的資料相對較少,這就像玩拼圖少了幾片關鍵區塊。而且全球氣候變遷讓極端天氣越來越多,過去累積的歷史資料參考價值也跟著降低,預報員常常要面對全新的天氣型態。
說到技術層面,現在的數值預報模式解析度大概在1-3公里左右,但實際上一塊降雨雲可能只有幾百公尺寬。這就像用網眼太大的漁網捕魚,有些小細節難免會漏掉。加上台灣周邊有黑潮、季風等各種海洋因素交互影響,有時候連衛星雲圖上的小小變化,都可能讓最後的降雨情況差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