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的最高點我們稱之為峰,而峰的種類其實比想像中還要多元。不同成因、不同樣貌的山峰,都有各自獨特的魅力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種常見的山峰類型,讓你在登山或看風景時能更了解眼前這座山的來歷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火山峰,像台灣的七星山、日本的富士山都是典型代表。這種山峰通常呈現完美的錐形,山頂常有火山口或凹陷。火山活動造就了獨特的地形,也讓周邊土壤特別肥沃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活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,登山前一定要做好功課。
另一種是褶皺山脈的峰,這類山峰是因為地殼擠壓形成的。台灣的玉山、中央山脈都屬於這種類型。特點是山勢陡峭、稜線分明,常常能看到明顯的岩層紋路。這種山峰通常範圍較廣,會形成連綿不絕的山脈景觀。
| 山峰類型 | 形成原因 | 典型特徵 | 台灣代表 |
|---|---|---|---|
| 火山峰 | 岩漿噴發堆積 | 錐形山體、火山口 | 七星山 |
| 褶皺山峰 | 地殼擠壓變形 | 陡峭山勢、岩層紋路 | 玉山 |
| 侵蝕峰 | 風化侵蝕作用 | 奇岩怪石、特殊造型 | 野柳女王頭 |
| 冰蝕峰 | 冰川侵蝕形成 | 角峰、冰斗地形 | 南湖大山 |
說到特殊造型,就不能不提侵蝕峰。這種山峰是經過長時間風化、侵蝕後形成的,像是野柳的女王頭就是經典例子。雖然高度通常不高,但造型千奇百怪,常常成為觀光勝地。這類山峰的岩石通常較軟,參觀時要特別小心,避免破壞自然景觀。
最後要介紹的是冰蝕峰,這在台灣比較少見,但在高緯度地區很常見。南湖大山的圈谷地形就是冰河時期的遺跡。這種山峰通常有尖銳的角峰和U型谷,看起來特別險峻。雖然台灣現在的氣候已經看不到冰川,但這些地形見證了地球氣候變遷的歷史。

登山新手必看!台灣最適合初學者的5種入門山峯,這篇就是要來解救那些想親近山林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朋友們啦!台灣雖然山多,但其實有很多對新手超級友善的選擇,今天就來分享5條連平常沒在運動的人都能輕鬆挑戰的路線,保證讓你愛上登山的感覺。
首先推薦的是台北的「象山」,交通超方便,捷運直接到登山口,步道完善還有漂亮的夜景可以看。雖然階梯有點多,但慢慢走大概30分鐘就能到六巨石觀景台,很適合當作第一次的熱身行程。再來是陽明山的「七星山主東峰」,這條路線視野超開闊,沿途可以看到小油坑噴氣孔的特殊地質景觀,登頂後還能遠眺台北盆地,成就感滿滿!
| 山峯名稱 | 所在地區 | 海拔高度 | 所需時間 | 難度等級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象山 | 台北市 | 183m | 1小時 | ★☆☆☆☆ |
| 七星山 | 台北市 | 1,120m | 2-3小時 | ★★☆☆☆ |
| 觀音山 | 新北市 | 616m | 2小時 | ★★☆☆☆ |
| 大坑步道 | 台中市 | 859m | 2.5小時 | ★★☆☆☆ |
| 壽山 | 高雄市 | 356m | 1.5小時 | ★☆☆☆☆ |
新北的「觀音山」也是入門好選擇,步道系統很完善,有硬漢嶺、凌雲禪寺等多條路線可以選。最棒的是山頂視野超好,天氣晴朗時連台北101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台中的朋友可以試試「大坑步道」,特別是9號和10號步道,坡度平緩又有樹蔭,夏天走起來也不會太曬,沿途還有很多休憩平台可以休息。
南部的朋友別擔心,高雄的「壽山」絕對是你的首選!就在市區旁邊,隨時想去都能去,步道平緩好走,還能順便看獼猴(但記得食物要收好)。這幾條路線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入門款,裝備也不用太講究,一雙好走的運動鞋、足夠的水和防曬就能出發,重點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享受爬山帶來的樂趣!
為什麼玉山能成為台灣第一高峯?地理學家告訴你
講到台灣的山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玉山!但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玉山能成為台灣第一高峯?地理學家告訴你,這其實跟台灣島的形成過程超級有關。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,不只是台灣最高峰,更是東北亞第一高峰,它的高度甚至比日本富士山還要高。這麼厲害的山到底是怎麼來的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背後的地理秘密。
台灣島其實是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,這個過程從幾百萬年前就開始了。玉山所在的位置剛好是板塊碰撞最激烈的地方,就像兩個大力士在拔河,結果把地殼往上擠啊擠,就擠出這麼高的山啦!而且玉山到現在都還在長高喔,每年大概會長高0.5公分左右,雖然聽起來不多,但幾萬年累積下來就很可觀了。
來看看玉山和其他台灣高山的有趣比較:
| 山名 | 海拔高度(公尺) | 特色 |
|---|---|---|
| 玉山主峰 | 3952 | 台灣最高峰,東北亞第一 |
| 雪山主峰 | 3886 | 台灣第二高峰 |
| 秀姑巒山 | 3805 | 中央山脈最高峰 |
| 北大武山 | 3092 | 南台灣最高峰 |
玉山之所以能穩坐台灣第一高峰的寶座,除了板塊擠壓的力量特別強之外,它的岩石組成也很特別。玉山主要是由變質岩和火成岩構成,這些岩石比一般的沉積岩更堅硬,不容易被風化侵蝕。再加上玉山位處台灣中部,距離東西兩岸都有一段距離,受到河流侵蝕的影響相對較小,所以能保持這麼高的高度。下次你去爬玉山的時候,別忘了摸摸這些見證台灣成長的古老岩石喔!

合歡山何時去最美?資深山友分享最佳賞景時機,這個問題每年都讓不少登山新手糾結。作為爬過合歡山不下20次的老屁股,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私房心得,保證看完你就知道什麼時候出發最對味!
首先最推的當然是5-6月的杜鵑花季,整個山頭被粉紅色的玉山杜鵑攻佔,配上藍到不行的天空,隨便拍都是明信片等級的美景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時候也是人潮最多的時候,假日上山可能會塞到懷疑人生,建議平日請特休去比較舒服。另外9-10月的秋季也很棒,天氣穩定、能見度高,運氣好還能遇到雲海翻騰的奇景,而且遊客相對少很多,適合喜歡清靜的山友。
至於冬天雖然有機會看到雪景,但真的要碰運氣,而且路面結冰很危險,沒經驗的新手最好不要貿然上山。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各季節的特色:
| 季節 | 月份 | 特色 | 注意事項 |
|---|---|---|---|
| 春季 | 3-4月 | 殘雪未融、山嵐繚繞 | 溫差大需保暖 |
| 花季 | 5-6月 | 杜鵑花盛開 | 人潮眾多要早出發 |
| 夏季 | 7-8月 | 晴空萬里、銀河清晰 | 午後雷陣雨頻繁 |
| 秋季 | 9-10月 | 雲海機率高、氣候穩定 | 日夜溫差達10度 |
| 冬季 | 11-2月 | 偶有雪景 | 部分路段管制 |
我自己最愛清晨4點從松雪樓出發攻頂看日出,那個光線打在群峰上的樣子真的會讓人起雞皮疙瘩。記得有一次在6月去,剛好遇到滿開的杜鵑花配上雲海,當下感動到差點哭出來,這種美景真的會讓人一輩子難忘。不過要特別提醒,高山天氣變化快,就算夏天也要帶防風外套,我曾經7月去遇到突然降到10度以下的低溫,冷到直發抖。
交通部分建議平日上山比較不會塞,假日最好清晨5點前就通過翠峰管制站,不然光排隊等接駁車就會耗掉不少時間。如果體力許可,真的很推薦用走的上去,沿途的風景絕對值得你流點汗。記得帶夠水和行動糧,高山空氣稀薄容易餓,我每次都會多帶幾條巧克力隨時補充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