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玄學

廟右進左出!拜拜必知小常識 | 進廟這樣走才對!右進左出秘訣 | 台灣人拜拜規矩:廟右進左出

廟右進左出嘅小知識,拜拜都要講規矩

每次去廟宇參拜,總會聽到長輩提醒「廟右進左出」呢個規矩。其實呢個傳統已經流傳咗好耐,係台灣民間信仰中好重要嘅禮儀。唔單止係進出方向,連整個參拜流程都有佢嘅道理,今日就等我哋一齊嚟了解下呢啲小細節背後嘅意義啦!

根據老一輩嘅說法,「廟右進左出」代表順應天地運行嘅方向。右邊象徵「龍邊」,代表吉祥同陽氣;左邊係「虎邊」,有化解煞氣嘅意思。所以從右邊進入廟宇,可以帶嚟好運,而從左邊離開,就能夠將唔好嘅嘢帶走。呢個規矩唔單止適用於大廟,就連細細間嘅土地公廟都通用㗎!

參拜步驟 注意事項 傳統意義
右邊入廟 先踏右腳 迎吉祥之氣
天公爐祭拜 三炷香為宜 敬天謝地
主神參拜 報姓名住址 誠心祈福
左邊出廟 勿回頭望 遠離晦氣

其實除咗進出方向,參拜時仲有好多細節要注意。比如話入廟前要先整理服裝,唔好穿得太暴露;拜拜時要將香舉到眉心高度,表示尊敬;同神明講話要自報姓名同住址,等神明知道係邊個喺度祈求。呢啲小細節雖然睇落好瑣碎,但都係表現誠意嘅重要部分。

現代人生活忙碌,有時會忽略呢啲傳統禮節。不過記住「廟右進左出」呢個基本原則,至少唔會犯大忌。下次去廟宇參拜時,不妨多留意身邊長輩嘅動作,你會發現原來台灣嘅民間信仰蘊含住咁多智慧同文化傳承。而家好多廟宇都會喺入口處貼上指示,等年輕一代更容易理解呢啲傳統規矩。

廟右進左出

廟宇參拜必知:為什麼要右進左出?原來這些細節都有講究!

每次去廟裡拜拜,你有注意到大家習慣從右邊門進去、左邊門出來嗎?這可不是隨便走走的規矩喔!其實這套「右進左出」的動線,跟台灣傳統的禮儀觀念和廟宇建築設計都有密切關係。老一輩常說「入龍門、出虎口」,就是從龍邊(右)進、虎邊(左)出,象徵把好運帶進來、壞運送出去的意思。

廟宇的門通常會分成三個部分,中間是「中門」或稱「神門」,專門留給神明進出的,一般人可不能隨便走。兩側的門才是給信眾使用的,而右邊的門在風水上屬「龍邊」,代表吉祥;左邊是「虎邊」,有驅邪的意味。這樣設計不只是傳統,也讓參拜動線更流暢,不會人擠人撞在一起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方位 稱呼 象徵意義 適合活動
右側 龍邊 吉祥、招財 入廟、許願
左側 虎邊 避邪、化煞 離廟、化解厄運
中間 神門 神明專用 僅限神明遶境時使用

除了進出方向,拿香的手勢也有講究。記得要用左手包住右手來持香,因為右手平常做事比較「不淨」,左手在傳統觀念中屬於「乾淨」的手。這些小細節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,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沒那麼嚴格,但知道背後的意義後,下次參拜時會更有感覺呢!

香爐的插香順序也跟左右有關,通常要先插中間主爐,然後是龍邊(右)、最後才是虎邊(左)。這個順序代表對神明的尊重,也象徵把福氣從中間向兩邊擴散。有些廟宇的籤筒和香油錢箱擺放位置,也會配合這個左右規則來設計,讓整個參拜過程更有系統性。

台灣廟宇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「台灣廟宇禮儀:什麼時候該右進左出?」這個問題常常讓初次參拜的人感到困惑。其實這個規矩跟傳統的陰陽觀念有關,台灣人相信右邊屬陽、左邊屬陰,所以進出廟門時要遵循「入陽出陰」的原則,這樣才能與神明溝通順暢。

一般來說,當你面對廟門時,右手邊的門就是龍門(陽門),左手邊是虎門(陰門)。參拜時要從龍門進入,表示帶著陽氣與敬意進入神明的領域;離開時則從虎門出去,象徵把不好的陰氣帶走。這個規矩在重要節日或大型祭典時特別講究,平常如果廟方沒有特別標示,也可以觀察其他香客的動向。

情境 進出方式 注意事項
一般參拜 右進左出 面對廟門的右手邊進入
喪家或帶孝 左進右出 避免沖煞,需反向進出
廟門只有單門 直行即可 不用特別分左右
參加法會 依廟方指示 大型活動可能有特殊動線

有些特殊情況要特別注意,像是家裡最近有喪事或是女性生理期時,傳統上會建議改從左邊進入,避免把穢氣帶進廟裡。另外像是台北龍山寺、大甲鎮瀾宮這些香火鼎盛的大廟,通常會在入口處標示清楚動線,跟著人潮走基本上就不會錯。如果實在搞不清楚,也可以直接詢問廟方人員,他們都很樂意指導。

現代年輕人可能覺得這些規矩很麻煩,但其實這些禮儀背後都有它的道理。像是從右邊進入時,通常會先經過天公爐,順勢先向外拜天公,再向內拜主神,這樣的動線設計讓參拜流程更流暢。而且遵守這些傳統禮節,也能讓整個參拜過程更有儀式感,心誠則靈嘛!

廟右進左出

新手看這裡!如何正確右進左出拜拜,這可是台灣廟宇文化的基本禮儀,搞錯方向可是會被廟公糾正的喔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看似簡單卻超容易搞混的小細節,讓你拜拜不再手忙腳亂,連阿嬤都會稱讚你很懂規矩~

首先要知道「右進左出」這個規矩是從古代宮廷禮制流傳下來的,右邊代表尊貴的方位。以廟門為基準,面對廟門時你的右手邊就是「龍邊」(入口),左手邊是「虎邊」(出口)。記得小編第一次去龍山寺就傻傻從左邊衝進去,結果被志工阿姨溫柔提醒「少年欸,要從這邊進來啦~」,整個超糗的!

實際走位時要注意這些細節:進廟前先整理服裝儀容,站在廟埕面對正門確認左右方位。通常廟方會在門柱貼「入口」「出口」標示,但老廟可能沒有,這時候就要靠這個小訣竅:

方位 代表意義 注意事項
右側(龍邊) 神明進出的通道 進廟、參拜都從這邊開始
左側(虎邊) 凡人離開的路徑 拜完後從此離開,不能回頭走

進廟後的路線也有講究,要先拜天公爐(廟埕中央),然後主神、配祀神明,最後才是虎邊的眾神。記得香要拿穩,曾經看過有人轉身時香灰掉在前面的人身上,場面超尷尬的!現在很多廟宇都推行減香,拿一炷香走全程也是可以的。

有些特殊情況要注意:像是遇到中門大開的祭典時,通常只有神明會走中間,我們凡人還是乖乖走右邊。另外帶著小孩的家長要特別注意,小朋友很容易蹦蹦跳跳走錯邊,可以牽著他們的手一起走,順便教導傳統文化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