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烏夜啼對句超好記! | 這首詩有幾組對句? | 白居易的慈烏夜啼解析

慈烏夜啼對句超好記! | 這首詩有幾組對句? | 白居易的慈烏夜啼解析

說到「慈烏夜啼有幾組對句」這個問題,其實白居易這首詩雖然是古體詩,但裡面確實藏著不少對仗工整的句子呢!這首詩用烏鴉夜啼來比喻失去母親的哀痛,讀起來特別感人。我們先來看看整首詩的結構,再仔細分析裡面的對句。

這首詩總共16句,每4句為一個段落。雖然不像律詩那樣嚴格要求對仗,但白居易還是很自然地運用了一些對偶手法。比如「夜夜夜半啼」對「聞者為沾襟」,還有「聲中如告訴」對「未盡反哺心」這些,都是很精彩的對句。

下面整理幾個比較明顯的對仗關係給大家參考:

對句組合 詩句內容 對仗特點
第一組 慈烏失其母/啞啞吐哀音 主謂結構對仗
第二組 晝夜不飛去/經年守故林 時間副詞對仗
第三組 夜夜夜半啼/聞者為沾襟 動作與結果的呼應

特別要提的是「昔有吳起者/母歿喪不臨」這組,雖然字面上不是嚴格對仗,但用歷史典故來對比烏鴉的孝心,這種意境上的對比反而更打動人心。白居易真的很會寫,把烏鴉的叫聲寫得好像真的在訴說失去母親的痛苦。

再往下看,「百鳥豈無母/爾獨哀怨深」這句也是隱含對比,用「百鳥」來反襯「爾獨」,強調烏鴉與眾不同的孝心。這種寫法讓整首詩的層次更豐富,不是單純在描寫烏鴉,而是帶出更深層的思考。

整首詩讀下來,會發現白居易很巧妙地交替使用對仗和散句。像是「應是母慈重/使爾悲不任」這兩句雖然沒有嚴格對偶,但因果關係的鋪陳讓情感更連貫。這種靈活運用對仗的技巧,正是古體詩的魅力所在啊!

慈烏夜啼有幾組對句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1. 慈烏夜啼是誰寫的?白居易這首詩背後的故事,其實藏著一段讓人鼻酸的真實經歷。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,寫於他失去母親後那段悲痛的日子裡。老白用烏鴉夜啼來比喻自己失去至親的痛苦,那種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的遺憾,真的讓每個讀過的人都心有戚戚焉。

白居易寫這首詩時已經44歲了,當時他正在為母親守喪。唐朝人特別重視孝道,老白又是個出了名的孝子,母親過世對他打擊超大。詩裡寫到「夜夜夜半啼」,根本就是在說他自己每天晚上想媽媽想到睡不著,只能像烏鴉一樣在深夜裡哭喊。這種真摯的情感,難怪能流傳千年還這麼打動人心。

詩句摘錄 白話解釋 情感表達
慈烏失其母 孝順的烏鴉失去了媽媽 失去至親的悲痛
啞啞吐哀音 不斷發出哀傷的叫聲 無法抑制的思念
晝夜不飛去 整天守在原地不離開 執著於喪母之痛

這首詩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把烏鴉這種平常覺得不吉利的鳥,寫得這麼有人情味。老白其實是在借烏鴉講自己的故事,說牠「經年守故林」,根本就是在講他自己辭官回家守孝的事。唐朝官員遇到父母過世要守喪三年,這對事業如日中天的白居易來說是個重大打擊,但他還是選擇放下一切,回家盡孝道。

詩裡面還提到「百鳥豈無母」,這句真的超催淚。老白是在說難道其他鳥就沒有媽媽嗎?但只有慈烏會這樣哀傷,其實是在暗示自己比其他人都更孝順、更思念母親。這種對比手法用得超巧妙,把那種「全世界都不懂我有多痛」的感覺寫得淋漓盡致。

2. 什麼時候讀慈烏夜啼最有感覺?夜晚獨處時特別催淚。這首詩就像專為深夜失眠的人寫的,當整個城市都安靜下來,只剩下你一個人對著燈光發呆時,那些字句會突然變得特別有重量。我記得有次凌晨三點在租屋處陽台抽菸,手機螢幕亮著這首詩,讀到「慈烏失其母,啞啞吐哀音」的時候,喉嚨突然就哽住了——明明昨天才跟媽媽通過電話,但那一刻突然好想立刻衝回老家抱抱她。

情境 感受強度 常見反應
加班後的末班車 ★★★☆☆ 鼻酸但忍住
凌晨獨自醒來 ★★★★★ 直接淚崩
下雨天的週日下午 ★★☆☆☆ 淡淡憂傷
節日前夕 ★★★★☆ 想家衝動

其實最可怕的是遇到那種「既視感」時刻。上個月在便利商店聽到店員放〈月亮代表我的心〉,剛好手機跳出台鐵訂票通知,突然就想起詩裡「晝夜不飛去,經年守故林」這兩句。當下差點在關東煮前面哭出來,只好假裝被熱氣燻到眼睛。台灣人應該都懂這種感覺吧?就是明明生活很忙,但某些瞬間會被古老的情緒突然擊中。

我發現這首詩在不同年齡讀感觸也不同。二十歲時只覺得押韻很美,三十歲後開始會盯著「夜夜夜半啼」這幾個字發呆。特別是現在房租漲、薪水不漲的年代,很多人下班回家連燈都懶得開,直接躺在黑暗中滑手機。這種時候如果剛好滑到這首詩,真的會讓人想立刻打電話回老家,哪怕只是聽媽媽碎念「怎麼又吃外食」也好。

慈烏夜啼有幾組對句

3. 慈烏夜啼在講什麼?一首讓人想家的孝親詩。這首唐代白居易的詩,用烏鴉夜啼的畫面,寫出遊子思念母親的心情。每次讀到「夜夜夜半啼」這句,就讓人鼻酸酸的,想到自己離家打拼時,媽媽總是在電話那頭叮嚀「吃飯沒?」的模樣。這首詩雖然短短幾句,卻把孝親之情寫得超有畫面感,難怪能流傳千年還這麼打動人心。

詩裡用烏鴉來比喻孝子真的很有創意,因為在傳統文化中,烏鴉其實是「反哺」的代表動物。小時候媽媽餵養我們,長大後換我們照顧媽媽,這種親情循環超溫暖的。白居易把這種情感寫得簡單卻深刻,像是「聲中如告訴,未盡反哺心」這兩句,根本就是在說現代人忙工作、沒辦法常回家陪爸媽的愧疚感啊!

詩句摘錄 情感表達 現代對應情境
慈烏失其母 失去依靠的孤獨 離家工作想念媽媽
啞啞吐哀音 說不出口的思念 電話中哽咽說不出話
聲中如告訴 想表達卻無法完全傳達 視訊時匆忙掛斷的愧疚

這首詩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把動物本能寫成人類情感。你看烏鴉夜啼本來只是自然現象,但詩人把它變成思念母親的象徵。現在很多離鄉背井的上班族,晚上加班到深夜時,聽到外面鳥叫聲,應該也會突然想起老家吧?特別是節日前夕,這種感覺更強烈,就像詩裡寫的「終日不遑飛」,現代人忙到連回家時間都沒有,真的跟詩中情境一模一樣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