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玄學

麥擱泉到底是什麼梗? | 年輕人都在講麥擱泉啥意思 | 麥擱泉這詞從哪來的?

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麥擱泉」這個詞,到底「麥擱泉 意思」是什麼呢?其實這是從台語演變來的網路流行語,年輕人用來表達「不要再說了」或「別再鬧了」的意思,帶點無奈又好笑的語氣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用語是怎麼紅起來的,還有它背後的語言小故事。

「麥擱泉」拆開來看,「麥擱」是台語「毋通閣」(m̄-thang-koh)的諧音,意思是「不要再」;而「泉」則是從「詮釋」簡化而來,後來被拿來代指「說話」或「解釋」。組合起來就是叫對方「別再解釋了」、「不要再講了」,通常用在朋友間互虧或吐槽的場合。像是有朋友一直為自己的糗事找理由,你就可以回他:「麥擱泉啦!」帶點玩笑地叫他閉嘴。

這個詞會流行起來,跟台灣網友愛玩諧音梗的習慣有關。類似用法的詞還有「聽你在泉」(表示不相信對方的說法)、「很泉」(形容一個人很愛解釋)。這些詞在PTT、Dcard或IG限動都很常見,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對話。下面整理幾個相關用法的對照表:

用語 意思 使用情境範例
麥擱泉 別再說了/別再解釋了 「遲到就遲到,麥擱泉啦!」
聽你在泉 才不相信你說的 「你說你考100分?聽你在泉~」
很泉 很愛解釋或很會掰理由 「他超泉的,什麼都能扯」

說到「泉」這個字的用法,其實跟台語的語感很有關係。像劉建仁老師在《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》裡就提過,「閣」(koh)在台語中有「再、又」的意思,而「毋通」(m̄-thang)是「不要」,「麥擱」就是這兩個詞的組合。這種把台語發音轉成中文用字的玩法,在網路用語裡特別常見,像是「觸」(表示認同)、「解」(指理解)也都是類似邏輯。

現在「麥擱泉」已經變成朋友間常用的玩笑話,特別是在對方想辯解或找藉口的時候。雖然長輩可能聽不懂,但年輕人一講就懂那種「好了啦別再硬拗」的默契。下次看到朋友在群組裡瘋狂解釋為什麼又放鳥聚餐,不妨回他一句「麥擱泉」,保證讓對話更有台灣味啦!

麥擱泉 意思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什麼是「麥擱泉」?台灣年輕人都在用的流行語解析

最近在IG限動或Dcard上常常看到「麥擱泉」這個詞,不少網友都在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。其實這是從台語「毋通擱講」(別再說了)演變而來的諧音梗,因為發音像「麥克風」的台語「麥擱」加上「泉」字,意外變成超有記憶點的流行語。年輕人現在都用它來表達「拜託別再提了」、「這件事很煩欸」的情緒,特別適合用在朋友間開玩笑或吐槽的場合。

這個詞會紅起來,跟台灣人愛用諧音梗的習慣很有關係。像之前流行的「歸剛欸」(整天)、「是在哈囉」也都是類似玩法。現在大學生聊天要是有人一直重複講同一件事,旁邊的朋友就會開始刷「麥擱泉喔~」,搭配翻白眼的表情貼圖效果更好。甚至還衍生出各種變體用法,像是「麥擱泉了啦」、「到底要麥擱泉幾次」這種加強版。

使用情境 例句 情緒表達
朋友一直抱怨同一件事 「你麥擱泉了,聽第三次了」 無奈、求放過
被戳到痛處 「麥擱泉喔!(瞪)」 假裝生氣
不想繼續某個話題 「這個話題我們麥擱泉好不好」 委婉拒絕

在PTT八卦版也常看到鄉民推文用「麥擱泉」來終結某些月經文,像是「又來問台北哪家滷肉飯好吃,麥擱泉啦」。不過要注意這個詞帶點玩笑性質,用在長輩或正式場合可能不太合適。現在連一些Youtuber拍片都會故意在標題用「麥擱泉」來吸引點擊,可見這個詞真的已經深入年輕人的日常用語了。

最近FB、IG上突然狂洗版「麥擱泉」三個字,連阿公阿嬤的LINE群組都在傳!為什麼大家突然開始説「麥擱泉」?背後原因大公開,原來這波風潮是從一支爆紅的飲料廣告開始的。廣告裡台語發音的「麥擱泉」(別再裝了)超級魔性,配上演員浮誇表情,瞬間在抖音被瘋狂二創,變成年輕人互虧的流行語。現在連便利商店店員找零時都會開玩笑說「麥擱泉啦」,根本是全台最新打招呼方式!

這波熱潮還衍生出各種創意用法,整理幾個經典情境給大家參考:

使用場合 例句 適用對象
朋友裝闊請客 「麥擱泉~明明就吃土!」 死黨閨蜜
同事假裝加班 「麥擱泉!想騙加班費齁」 辦公室熟同事
長輩推銷補品 「阿母麥擱泉~這罐2000?」 家裡愛買的長輩

其實「麥擱泉」會紅不是沒道理,台語的「泉」字本來就有「裝模作樣」的意思,跟年輕人愛用的「是在哈囉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現在連菜市場攤販都跟上潮流,客人殺價時阿桑就會回「麥擱泉啦!成本都不夠」,反而讓買氣更旺。更有飲料店趁勢推出「麥擱泉特調」,杯身印上梗圖在IG洗版,只能說台灣人的創意真的沒有極限啊!

麥擱泉 意思

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麥擱泉」這個詞,到底「麥擱泉」是什麼意思?台語混搭新用法讓很多年輕人愛用,但長輩們可能聽得一頭霧水。其實這是台語「毋通閣講」(別再說了)的變體,把「毋通」簡化成「麥」,「閣」變成「擱」,再加上「泉」這個無意義的尾音,整個詞唸起來更有趣味性,變成拒絕或吐槽時的流行用語。

這種台語混搭中文的用法在年輕世代超流行,像是「麥鬧」(別鬧)、「修但幾勒」(稍等一下)都是類似的例子。台灣人本來就習慣混用語言,現在年輕人更愛把台語發音直接轉成中文諧音字,創造出只有在地人才懂的趣味梗。

流行用語 原意 使用情境
麥擱泉 毋通閣講 叫對方別再說了
麥鬧 毋通鬧 叫對方別開玩笑
修但幾勒 稍等一下 請對方等待

這些詞彙之所以能紅起來,主要是因為發音有趣又好記。像「麥擱泉」唸起來就有種莫名的喜感,用在朋友互虧的時候特別有效果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類用語通常只適合在熟人之間使用,正式場合或是對長輩說可能會顯得不禮貌。現在很多YouTuber或直播主也愛用這些詞,讓它們在網路上傳播得更快,成為台灣年輕人之間的秘密語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