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「d」這個縮寫,很多朋友都在問「d 是什麼意思」?其實這個字母在台灣網路用語中有好幾種用法,最常見的就是「的」的簡寫,像是「我d書」就是「我的書」的意思。不過如果你是在桌遊圈看到這個詞,那很可能是在講《龍與地下城》(Dungeons & Dragons)這款經典角色扮演遊戲啦!
說到D&D(龍與地下城的簡稱),這可是從1974年紅到現在的桌遊界長青樹。遊戲中玩家要創建自己的角色,像是戰士、法師或盜賊這些職業,然後在由「地下城主」(DM)設計的世界裡冒險。整個遊戲充滿骰子、角色卡和天馬行空的劇情,超級適合朋友聚會時一起玩。
遊戲元素 | 說明 |
---|---|
角色卡 | 記錄角色能力、裝備和背景故事 |
D20骰子 | 20面骰,決定行動成功與否 |
DM | 地下城主,負責講故事和裁判 |
冒險模組 | 設定好的劇情和地圖 |
在D&D的世界裡,「d」其實也常出現在骰子的表示法上。比如「1d6」就是擲一顆6面骰的意思,「3d8」就是擲三顆8面骰。這種表示法在計算傷害或決定隨機事件時超常用,玩久了就會發現這些數字組合背後都有它的意義。遊戲中每個職業都有專屬的技能樹,像是法師要記法術位,戰士要管武器熟練度,這些細節讓角色養成超有成就感。
現在台灣很多桌遊店都有開D&D的體驗團,新手也不用怕,通常會有老手帶你創角跟跑團。創角時要決定種族、職業、背景故事,這些都會影響遊戲中的互動方式。比如你選了個愛錢的矮人戰士,那在遇到寶箱時可能就會特別激動(笑)。遊戲最棒的地方就是沒有固定劇情,你的每個決定都可能改變故事走向,這種自由度是電子遊戲很難做到的。
“d”到底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的縮寫解析
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打”d”,到底”d”是什麼意思?台灣人常用的縮寫解析來啦!這個看似簡單的字母,其實在台灣的網路用語中有好幾種不同的用法,而且隨著使用情境不同,意思也會跟著改變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讓你不會再看到”d”的時候一頭霧水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”d”代表”的”的意思,這個用法源自注音輸入法的習慣。因為”的”的注音是”ㄉ”,對應到英文字母就是”d”,所以很多人打字時會直接用”d”來代替”的”。像是”我d手機”就是”我的手機”的意思。另外在數字後面加”d”則是代表”第”的意思,像是”1d”就是”第一”。
除了當助詞用,”d”在特定場合也有其他意思。在遊戲討論區或實況聊天室,”d”常常被當作”笑”的意思,因為”XD”這個表情符號太常被用了,大家就簡化成單獨一個”d”。有時候看到有人連續打好幾個”dddd”,其實就是在表達大笑的意思喔!
縮寫 | 原意 | 使用情境 |
---|---|---|
d | 的 | 日常對話、速記 |
1d | 第一 | 排名、順序 |
dddd | 大笑 | 遊戲、實況聊天 |
d | 笑(XD簡寫) | 社群媒體、論壇 |
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用法是”d”代表”低”,通常會跟其他字搭配使用。比如說”d能”就是”低能”的縮寫,不過這種用法帶有負面意味,建議大家不要隨便使用。另外在買賣交易的時候,也可能看到”d卡”這樣的說法,這裡的”d”是指”代”,意思是”代購卡”或”代儲卡”。
最近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,常常看到年輕人用「d」這個字母來回覆訊息,你是不是也很好奇「為什麼台灣年輕人愛用’d’?網路用語大揭密」呢?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字母背後,藏著台灣網路文化的演變過程,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。
「d」最早是從英文「done」或「deal」的縮寫演變而來,後來被台灣年輕人拿來表示「好的」、「沒問題」的意思。跟「ok」、「好喔」比起來,用「d」回覆更簡潔有力,特別適合在快速刷屏的聊天群組使用。而且打一個字母超級省時,完全符合現代人追求效率的溝通方式。有趣的是,這個用法在PTT、Dcard等論壇特別流行,慢慢變成台灣年輕人之間的默契。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「d」使用情境,讓你一秒掌握台灣年輕人的網路語言:
使用情境 | 範例 | 意思 |
---|---|---|
答應邀約 | A:晚上吃火鍋? B:d | 表示同意 |
確認事項 | A:記得帶充電線 d | 強調已讀且會照做 |
群組回覆 | (公告連結) 下面刷一排d | 表示已查看 |
除了「d」之外,台灣年輕人還發展出很多類似的簡短回覆方式。像是「w」表示「笑」(取自「笑」的拼音xiao最後一個字母),或是「s」表示「是」(取自拼音shi的第一個字母)。這些用法雖然一開始讓人摸不著頭緒,但用習慣後真的會覺得超級方便,而且有種圈內人才懂的親切感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種極簡回覆通常用在熟人之間,如果是正式場合或跟長輩溝通,還是乖乖打完整句子比較保險喔!
你是不是也常聽到別人說”我’d”、”你’d”這種縮寫,卻不太確定什麼時候會用到’d’?日常對話情境全攻略這篇就來幫你搞懂!在台灣的日常聊天中,’d’其實是”would”的縮寫,用來表達假設、禮貌請求或未來可能性,用對時機整個對話會更道地喔。
最常見的用法就是在點餐或提出請求時,用’d’讓語氣變得更客氣。比如在夜市跟老闆說:「我’d要一份鹽酥雞」就比直接說「我要」來得委婉。跟朋友約吃飯也可以說:「你’d想喝珍珠奶茶嗎?」這種問法聽起來比較不會給人壓迫感,台灣人真的很吃這套啦!
‘d’在談論假設情況時也超好用,特別是聊到「如果…的話」這種話題。像是跟同事討論加班:「如果明天’d要加班,我’d先叫外送」、或是跟室友商量:「冷氣’d開26度會比較省電」。這種用法能讓你的假設語氣更自然,不會顯得太生硬。
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愛用的’d’情境,幫你快速掌握:
使用情境 | 例句 | 語氣效果 |
---|---|---|
禮貌請求 | 我’d想換小杯的 | 委婉不強硬 |
未來可能性 | 明天’d會下雨嗎? | 保留彈性空間 |
假設情況 | 如果’d早點出門就不會遲到 | 加強假設感 |
間接建議 | 你’d試試看這家滷肉飯 | 降低強迫感 |
記得’d的發音要輕輕帶過,不要太強調,不然反而會顯得很做作。台灣人用’d都是很自然地融入對話中,像是「這樣’d比較好」、「我’d覺得可以再考慮」這種用法,聽起來就是在地人才會講的flow。多練習幾次就會抓到那個感覺啦!